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根据学校、学院文件的有关要求,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拟在医学院范围内增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现将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形势与政策”课总体要求:
1、“形势与政策”课是医学院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形势与政策”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3、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着重开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开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开展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二、“形势与政策”课具体实施方案:
1、教学对象:全体在校长学制、本科、高职高专学生(包括闵行校区学生)。
2、教学安排:“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学校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的一部分,总共为2个学分,以课程教学、时事报告讲座、社会考察以及考查考核为基本形式。
学生取得2个学分应完成以下教学内容:
前期阶段(包括基础医学院、闵行校区以及卫技学院前2年),每位学生参加的教学活动不少于以下规定:课程教学6次,时事报告讲座4次和书面考核1次;
后期阶段(包括各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人文学院),每位学生参加的教学活动不少于以下规定:课程教学4次,时事报告讲座2次和社会考察活动1次。
前后期以及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不可互相抵充。
课程教学由各学院负责落实,主要由学生辅导员担任,以“两课”教师为辅,根据学工部在每学期始下发“形势与政策” 课的教学要点,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在班级中开展教学讲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将纳入对学生辅导员的考核。
时事报告讲座由各学院参照“形势与政策” 课的教学要点安排,讲座内容事先报学工部,经学工部审批后通过学院向参加的学生发放参加形势政策学习证明,作为学生毕业前取得学分的依据之一。
社会考察活动由各学院落实,也可由学生自行组织,以结合时事和形势的考察为主,事先报各学院,经各学院同意后可向学生发放参加社会考察活动证明,作为学生毕业前取得学分的依据之一。
书面考核暂由学工部统一安排,一般由二年级学生参加,考核范围以《时事政策报告大学生版》为准。
承担前期教学任务的学院一般安排课程教学每学期不少于2次,时事报告讲座每学期不少于1次,书面考核1次。
承担后期教学任务的学院一般每学期安排课程教学每学期1-2次,时事报告讲座每学期1次,社会考察活动1次。
3、具体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各附属医院、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学院负责落实,教务、学生管理直接参与的体制和机制。可逐步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推进此项工作的长效化管理。
(2)完善教学安排:须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并将有关教学日历,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备案。
(3)丰富教学形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深化教学内容。
(4)建立骨干队伍:要建设一支以学生总支书记为主,学生辅导员队伍为主体,“两课”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其中学生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享受课时津贴,可以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5)加强教师培训。要逐步建立健全两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学生工作部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提供方便。并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考察培训,丰富教学素材。学院也可采取一定的培训工作。
(6)把握思想动态:在开展课程、专题讲座、报告、录像、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后,各学院需及时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工作部。
(7)深化教学主题: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结合起来,挖掘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8)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保障机制,以此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提供必要的场所的设备,并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纳入学院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中。
(9)加强环境宣传:通过校园内的报栏、橱窗、黑板报、宣传园地、广播等形式宣传国家大事,以丰富和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效果。
(10)加强工作研究:各学院要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把握思想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家、地方和高校设立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园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二OO五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