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药学院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上海市药学会,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以及上海市抗凝药师联盟共同主办的系列论坛“思源融创—首届中国抗凝药师论坛”于2024年8月12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全程6天,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邀请近100位专家,从多学科融合角度探讨抗凝药师的人才建设,发展新方向和新领域。
8月12日晚召开的论坛一的主题内容是抗凝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本次会议由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药师吕迁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药事部主任兼药剂科主任郑英丽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林厚文院长表示,本次论坛以"思源融创"为核心主题,彰显了跨学科融合的精髓,特别是在药学、内科、外科以及护理学等多个领域在抗凝治疗实践中的紧密协作。目标是促进抗凝学科的全面整合,推动其向更深层次的多学科一体化发展迈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常务副院长王明刚主任医师在致辞中强调,VTE的防治与抗凝管理现已成为医政管理的关键议题,其重要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病症合并患者数量的增加而日益凸显。本次论坛聚焦抗凝议题,汇集专家智慧,从药师视角提供新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药师吕迁洲教授表示,抗凝工作需跨出专科局限,融入医院整体管理,实现多学科协同,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标准。上海及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以其持续的活跃度和专业贡献,在抗凝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他鼓励药师们积极参与首届中国抗凝药师论坛,通过深入交流,增进对药师职责的认识,以期在抗凝治疗领域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药事部主任兼药剂科主任郑英丽教授期望通过本次的学术盛宴加强抗凝药师与医疗团队的医师、护士等同仁在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深化合作、团队协作,共同提升专业水平,助力患者自我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主任医师表示,国家将VTE防治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其在医院医疗安全考核中的核心地位。VTE防治不再是单一学科的挑战,而是全医疗行业需共同应对的紧迫问题。面对未来,医疗、药学、护理等专业领域应携手合作,尤其在肿瘤学等关键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已成为医学创新与发展的常态。他期待本次论坛能够激发专家们的深入交流,汇聚智慧,共同推动血栓病防治领域的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学术报告环节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侯冷晨处长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科副主任曾英彤共同主持。
首先,中日友好医院的翟振国教授分享了如何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到提升肺栓塞救治能力这一议题。他表示,致死性肺栓塞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可预防的医院相关性安全事件。多学科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与质控、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患者救治与管理和培训交流是提升肺栓塞救治能力的关键。应根据患者情况分层制定救治策略,建立全流程管理平台,从静脉血栓到肺栓塞再到慢性血栓,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管理。最终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质量控制、技术提升和研究推动,全面提升血栓防控和管理水平,实现降低预防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慢性并发症发生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事处处长陆勇主任医师分享了“新质”VTE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提高VTE管理效率和规范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闭环式质控流程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减少管理盲点。区域性智能控制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综合应用AI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包含五大特征的管理模式,并依托高效的团队如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是实现有效VTE管理的关键。这些措施将共同推动VTE防治工作向更高质量和效率的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向倩教授的报告分享了她的团队在抗凝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监护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队列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药效学靶点研究,以及新药临床研究,展示了临床药师在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中的贡献。她展望了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潜力,包括药效学评价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和新药开发。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的顾智淳副主任药师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区域性抗凝药师的融合创新平台。他指出临床药学服务正经历着从以药品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转变,并在提供循证医学和精准用药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他通过分享内科和外科的抗凝治疗管理经验,凸显了临床药师在进行循证研究和患者管理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和贡献。他强调了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在建立高标准抗凝医学证据中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不仅将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还将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讨论环节由来自4家医疗机构的代表就医生、药师、护士和检验如何共同参与VTE防治体系以及平台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激烈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郑宇副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仁爱主任药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李静主任药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刘雨辰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顾磊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沈薇主任技师参与了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吴学玲主任医师主持了讨论环节。
最后,吕迁洲教授对论坛一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抗凝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领域,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共同努力,期待大家继续关注接下来的五个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