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推进、慢性疾病防控成为基层医疗关键任务的时代背景下,上海社区药学发展大会于2025年1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顺利召开。此次大会以“聚焦代谢性疾病,创新社区药学服务”为主题,汇聚了医药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社区医疗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代谢性疾病社区药学的发展新路径,标志着上海社区药学在代谢性疾病防治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此次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林厚文院长担任大会主席。
开幕式:聚焦代谢性疾病,领航社区药学新程
会议开场由林厚文院长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代谢性疾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及药物治疗管理的关键意义,此次大会提供了紧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的赵颖波主任发表致辞,她指出药学服务与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对慢性病治疗极为关键,希望借此次会议能了解基层用药需求和痛点以完善国家文件,期待各方能充分交流经验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上海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教处的张宜民院长发表致辞,他表示会全力支持社区药学发展,并强调此次大会在药学技术应用于社区临床路径管理、医联体药学联动、社区临床药学队列研究等方面极具价值,为药学人员未来发展明确了初步方向。最后,来自上海市医院协会基层医疗机构专委会的崔明院长从基层管理者角度,以探讨医改药物管理为起点,希望通过平台拓展至各区,提升用药水平与服务质量,增强百姓对药物及家庭医生服务的信心,此次大会在推动代谢性疾病社区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本次会议分为四个部分:专题报告、协作组成立仪式、协作组成果分享和讨论环节。
一、专题报告:深入前沿,多元融合领航药学创新发展
本次会议的专题报告环节由林厚文院长和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李文艳主任共同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的赵颖波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的唐密密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顾智淳副主任就各自领域分享了药学发展与应用的最新进展。

赵颖波主任在会上深入剖析多元政策下的合理用药管理,梳理医保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药学的考核监测指标及医院药学核心职能、工作要点,为药学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唐密密教授从临床药师角度分享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如何融入临床、推进多学科协作,尤其是营养与抗凝结合的探索历程,为临床药学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与研究思路。顾智淳副主任分享了目前上海社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队列的最新进展,并强调聚焦共性机制的慢性病尤其是血栓病研究是未来关键方向,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政策利用,倡导秉持大健康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推进跨学科合作研究,实现血栓性疾病防治工作新突破。


二、代谢性疾病社区药物治疗协作组成立仪式
本次成立仪式的证书颁发环节由林厚文院长主持。林院长指出,本次药学会议意义重大,汇聚了多学科的专业力量,且将影响力拓展至社区医疗层面。特别强调慢性疾病管理进程中,社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三甲医院紧密协作、相互支撑,并对各大社区医院给予的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这一成立仪式不仅是形式上的庆典,更承载着厚重的责任与使命,是对既往合作成果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代谢性疾病药物治疗协作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作为组长单位,32家三级-二级-社区的医疗机构组成,该协作组将秉承以分级诊疗、全专结合为背景,全面落实慢病管理的方针政策,进一步为上海社区慢病药物治疗管理提供新的理念,提升慢病管理水平。以下为协作组单位成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惠南社区、华夏社区、沪东社区、塘桥社区、张江社区、凌桥社区、浦兴社区、南码头社区、东明社区、周家渡社区、北蔡社区、新场社区、王港社区、合庆社区、金杨社区、花木社区、新江湾社区、高行社区、三林康德、奉贤社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立足当下:协作组第一次分享
协作组成果分享环节由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兆辉院长担任主持。首先,来自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花迎雪院长围绕“基于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全科示范门诊建设初探”的主题,内容涵盖政策背景、与仁济医院合作成果、全科示范门诊建设实例、主动健康管理面临问题及未来规划等内容,分享了在基层以全科门诊为载体开展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随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的施芳红副主任药师以社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的思考和展望为主题,基于2型糖尿病高发、达标率低及并发症多等现状,阐述开展社区研究的必要性,以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为核心,借助多学科引领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等手段开展特色临床研究,并希望未来以优化管理策略、提升患者三高(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与减少并发症风险的研究愿景。



四、讨论环节:实践升华,携手共进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马雅斌主任、上海市浦东医院的陆惠平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沈珑副主任医师、浦东人民医院的邱彦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的李铁军主任分别主持,讨论嘉宾主要包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营养学、药学专家及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等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围绕如何提升社区患者慢病药物可及性、强化三级-二级-社区间的连接性、推进社区多种慢病管理项目化、落实浦东多中心社区慢病队列以及对协作组未来工作的期望与要求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对于协作组工作推进,明确强化组织协调、促进成员单位经验共享与技术帮扶,全方位提升多重慢病管理的社区药学服务效能与科研创新能力,为社区居民健康筑牢防线。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事处陆勇处长作总结。他强调人才是驱动药学进步的核心要素,社区医务工作者作为直面一线病人、完成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群体,正迎来集中发展的契机。他认为社区资源联动具有巨大潜力并期待药学专家能拓展合作,形成浦江两岸乃至全国范围的联动,引领上海社区药学事业迈向新高度、开创社区健康管理新局面,在国际舞台发出上海乃至中国的声音。

通讯稿:曹敏佳 施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