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党素英
为研讨涉及多学科的教学,优化教学时间安排和内容衔接,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三个课程组以及分子细胞组织、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代谢生化教学团队在12 月20 日开展了一次联合备课。
会议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易静教授发起,很快得到相关课程组和教学团队广大教师的响应。三个课程组组长童雪梅、杨洁、黄雷和团队首席教师易静、顾鸣敏都参加了会议;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主任李兵以及相关课程组、团队老师20 多人参加了此次讨论备课;教学督导组的冯京生老师也受邀出席会议;此外,来我校调研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的7 位老师也列席了会议。
这次备课主要针对“遗传物质化学组成结构功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和相应时间安排,目标是前后衔接,互有侧重,共同建立完整概念,适当体现学科角度。首先,分子细胞组织团队的蔡蓉老师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教学大纲和主要教学内容;随后杨洁老师介绍了“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教学要点;童雪梅老师也介绍了代谢生化中其他两团队前后衔接的“酶”“呼吸链”等内容的安排;最后,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教学团队的徐洪老师介绍了“DNA 复制、转录、翻译与基因表达调控”等章节的教学大纲和要点。各位老师都重点指出了相关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依据、教学内容与其他团队相关知识的前后衔接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团队如何相互呼应。在讨论中,李兵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尽量精简内容,权衡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尽量把最新知识和进展介绍给学生”;也有老师强调“授课要根据学生特点”,“在前后衔接和呼应中适当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等;最后,督导老师冯京生建议大家平时多互相学习和交流,各课程组老师要尽量熟悉团队内其他课程组老师的授课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整合”。
经过梳理和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内容安排的时间顺序和各自侧重点,了解了自己授课前学生已学习过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与会老师都表示这样的集体备课和讨论对自己熟悉教学内容很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