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党群建设>> 党建动态>> 正文
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暨医学教育

易静教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2015.11

      易静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她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对教育和学生的满腔热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现代的教师风范,成为大学教师的典范。她长期坚持在大学教育的第一线,为各种学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授课;她始终积极思考,不断修正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地设计实施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积极响应和热心建设各种新型教学形式。她潜心科学研究,坚持不懈,成为为数不多的本土成长的女科学家,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出科学问题、讨论、实验、分析直至解决,从不懈怠,从不急功近利,踏实努力,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及科技部研究项目,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自己的领域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充分肯定。同时,她又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行动引领大学生及研究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及研究实践中实施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为本校成为先进的研究型大学做出了贡献。她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者,承担基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责,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积极改革的工作作风,为更好地实施医学生的教育、医学研究的进步献计献策,使学院中学科的优化重组、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得到切实有效的推进。她人格高尚,兼具传统美德和现代精神,对同事关心身心,捐助疾病危难又传播现代知识;对学生以心交心,谆谆教诲;对汶川灾难遇险者,她深入灾区,长期资助受灾儿童学业。易静教授以她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和优秀先进的师风,践行着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做出贡献。

      易静教授始终站在讲台,承担本科生、八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的数门课程和中英、中法双语教学,年均课时逾百。她始终不变的教育激情、幽默睿智的授课方法,让她在医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也一直担任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在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轮训制度的开创之初亲自设计内容规则,又在一届一届的带教中实施。她总是开导低年级大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提出感兴趣探究的题目,而不是简单地把设计好的课题分配给他们。之后精心指导学生查文献、立题、实验、撰写修改论文、指导答辩,不惜投入工余的大部分时间。她指导的《热刺激和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效应及机制浅析》和《茶多酚的氧化还原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分别入选上海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她也担任医学院的班导师,在精神、文化、科学上引导学生。除了参与学生的班级活动,她还为学生专门安排了到实验室和医院的参观,并请自己的在读研究生为学生谈成长体会和医院情况,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她在公共网站建立了与班级同学的联系,真诚分享社会经验和个人心得,2013年获得了“十佳班导师”称号。她是博士生导师,以严谨、踏实、努力和坚持,指导研究生完成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从不会因找不到导师而烦恼、因听不到导师的建议而困扰,她时时刻刻开着办公室大门、周周开着研究生课题讨论会、本着开放、自由和科学逻辑的理念,指导完成了数篇优秀的博士毕业论文,也几乎每年获得博士点基金,并获得全国细胞生物学大会的论文奖励。对研究生,她也依然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帮他们分析个人的优势、提出可以完善的人格、建议职业规划、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尽她的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医学人才和研究人才。

      易静教授热衷教育改革和课程最优化的建设。她在医学院进行的整合式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学带头人,她负责跨越4个学科进行《分子、细胞与组织》的整合,运用自己在医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了精心设计和跨学科的协调,凝练整合知识的枢纽,同时考虑每一个细节,仔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讨论课,思考整合知识考查的题目。该课程成为整合式课程设计的模板,也被立项为2013年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在学院整体的改革中做了表率。在她的领导下,课程组近十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教改举措,包括本科生自主学习的小组讨论报告; 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方式TBL(team based learning)考核;启发式教学的 “师生共讲”;以学习而非成绩为目的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例减少,综合考察成绩增加);也包括研究生教学中创立的自主学习方式,每个相关知识,第一次由教师讲授并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并第二次讲解,学生“讲课”时间与教师相当,“讲课”人次超过听课人数。她注重知识背后的探究、发现背后的研究过程,始终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贯穿在理论教学,在大学生中成立细胞生物学兴趣小组,在晚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在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技术》教学中采用“读文献讲技术”的形式,要求解读顶尖杂志文献中运用的技术回答科学问题的策略并上台演讲。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的习惯让她始终关注领域的知识更新,她会将顶尖杂志最新论文作为素材及时整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她撰文探讨国内生物学教学研究的问题,指导教师完成教学研究,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副主编参与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研究生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进展和趋势》。她为本院和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进行讲座课程已有近十年。对高质量教学的始终思考、追求和践行,对高质量医学生的培养、对高层次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培养使她成为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师的佼佼者。

      易静教授对科学问题孜孜以求,从坚持近30年的自噬研究到15年的活性氧研究,以及不断拓展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信号转导调控,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不断进步。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级各类项目,涉及基础研究、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发、炎症与肿瘤、心肌细胞预适应等疾病相关研究。她的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和她的系统认识,发表在本领域的权威国际学术刊物,并得到同行的引用和高度评价,包括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和自由基生物学等期刊《The EMBO Journal》、《Cancer Research》、《Antioxidant Redox Sinaling》等。上述系列研究成果也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紫草素在制药中的应用》也于2008年获得了国家专利,具有一定的潜在肿瘤治疗价值。她同时也具有大学和医学研究所需要的开放心态、活跃的科学思维,与同行积极合作,共同发表了高质量的文章,包括《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hod》。她对科学研究的追求是上海交通大学教师的典范,是青年教师的榜样,是女教师的榜样,也是近年海归男科学家最为钦佩的女科学家。

      易静教授热情参与系、学院的建设和行政管理,以科学家、女性、教育家的角色参与行政管理。她细腻、柔和、务实、体贴但坚持原则的作风和和方式,她在行政工作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素养,使她成为始终的好领导。她在学院体制改革建设中,在由教研室转变为系的建设过程中,制定了教学机构的形式和人员分工的制度,帮助完善了海归科学家参与教学的制度。她一直作为校教师代表年年参加学校的职工代表大会和教师代表大会,撰写有关提案,站在基层教师的立场,不断思考如何完善学校从人事晋升到教学管理的各种制度建设,保障教师从事教学的热情和能力提升,多次参与同管理部门的沟通,为努力建设健康成长的大学投入大量精力。她在担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期间建立了学术报告会制度“21创新论坛”,大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在午餐时间做学术报告,成为“学校的精神午餐”,也成为学术活动的平台,不仅促进高校教师和科学家的学术交流,更培养研究生和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国际视野。

      易静教授同时任职学术团体。作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和教师发展做出实事,对科学在儿童和公众中的普及做出贡献。她创建了教学分会场建立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的制度,精心设计规则,以利于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和视野开阔为目的,进行资深教授示范讲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目前该教学交流项目已成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品牌活动,在全国同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将有利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发展。她也积极组织和参加细胞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科委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鼓励社会公众来参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特别是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她的示范体现了大学的功能,使大学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易静教授以她的高尚师德、优秀师风、高度社会责任感完成着教师的职责。因她的渊博学识和完善人格、对科学的追求、对教育、对学生的无限热情,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她获得了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以及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她对医学基础教育的思考和努力、对医学生的培养、对生命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事业的推动者,是国家需要的承担者,是医学院教师的典范。

 

撰稿 杨洁

相关链接

http://www.shsmu.edu.cn/default.php?mod=oarticle&_siteid=105166&do=detail&tid=1019095

http://news.sjtu.edu.cn/info/1005/415607.htm

Copyright2009-20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