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5年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班。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二级调研员江伟鸣、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明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浦川海出席了开班仪式。上海市各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8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与专家学者们共同深入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实践技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浦川海致欢迎辞。他对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上海市教委给予学院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浦川海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在医教研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他表示,本次培训班是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举措。上海交大医学院秉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临床资源优势,为本次培训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坚实保障。希望学员们能够在培训期间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二级调研员江伟鸣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他强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单一主体已难以有效应对,构建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此次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正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推动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位参训教师能够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辐射学习成果,推动相关专业知识更好地赋能广大教育教师群体,切实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明波作开班动员讲话。他指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形势与挑战,学业压力、家庭结构变化、社交媒体冲击等因素,如同交织的网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他表示,此次培训精心规划课程体系,围绕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多主体协同干预方法、家校医社联动机制构建等核心内容展开,旨在帮助教师们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局限,以系统性、协同性的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胡婷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分享了自己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经验与困惑。她表示,此次培训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全体学员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培训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构建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贡献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本次培训为期五天,课程内容紧密围绕“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家校医社协同处置与干预”这一培训主题,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培训师资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附属新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权威心理专家以及教育系统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授课。在五天的培训进程中,学员们围绕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识别、儿童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应用、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入学习与研讨。通过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以及与同行们的经验分享与思维碰撞,学员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创新了教育理念。教师们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将以更科学、更高效的协同干预策略,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复杂挑战。
在上海市教委的高度重视与精心组织下,在全体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相信本次培训定能取得丰硕成果,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注入全新活力,携手构建全社会协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生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愿为持续推动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交医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