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少吃这种氨基酸,让“坏脂肪”变色成“好脂肪”,营养健康专家探索减脂新方法
2020-11-03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通过白脂的褐脂化即“米色化”,促进产热耗能和降低体重成为研究新热点。

不少人知道胆固醇也分“好、坏”,其中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低密度胆固醇则增加疾病风险。

其实,对于需要减脂减肥人士而言,脂肪也有“好坏”之分,分别是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28日, 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非凡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透露最新研究进展,如果少了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可以引起白色脂肪“变色”,发生米色化,向褐色脂肪转化。

在人体中,白色脂肪(WAT)负责储存能量,褐色脂肪(BAT)负责产热耗能。“白脂”和“褐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白脂褐脂化过程和褐脂白脂化过程。然而,传统研究认为,成人体内的褐色脂肪含量极少。而通过白脂的褐脂化即“米色化”,促进产热耗能和降低体重成为研究新热点。

科学研究中,冷刺激和交感神经激活是目前比较明确的可以诱导白脂发生褐脂化的因素,而该过程中营养成分参与调控的作用与机理,人们还知之甚少。郭非凡表示,作为营养物质的氨基酸,在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支链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可以调控脂质代谢、葡萄糖利用和能量消耗。但亮氨酸能否调控白色脂肪的米色化,之前还属未知。

原来,亮氨酸对于“好脂肪”来说,并不是多多益善。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郭非凡课题组发现,亮氨酸缺乏可以引起机体白色脂肪发生褐脂化,进一步发现该过程的作用机制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情绪等调控的“杏仁核”脑区,有一种“PKC-δ”神经元,其GCN2/ATF4神经信号是感应氨基酸缺乏的关键通路。一旦激活交感神经并传到脂肪组织,就可促进白脂米色化发生。

如果“亮氨酸”越少,“坏脂肪”越少,“好脂肪”越多,那么不难联想到甚至探索出这样一种减脂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当场提问:怎么减少亮氨酸摄入呢?郭非凡回应,还是要“少吃”,因为常见的亮氨酸在大鱼大肉中广泛存在,而在“素食”中则较少。这也成为当天新设立的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双方科学家存在共同兴趣的话题之一。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当下,讨论非传染性的疾病不是不合时宜,”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说这些话的30秒中,全国就有一个人得了代谢性疾病。”因为据统计,我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一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事实上,在此轮疫情中,不难发现,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成为最脆弱的人群,他们易感易发、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这进一步凸显出了加强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所长李林表示,在此前合作基础上,双方共建新中心实现慢病防控由“临床治疗”向“预防干预”的关口前移战略转变。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内文图片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05162.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