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确诊贝赫切特综合征(亦称白塞病),并伴有多个并发症,送至急诊发现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病情危急。附属仁济医院多学科携手,成功为这位白塞病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拆弹”。

患者小刘今年29岁,5年前他被确诊为白塞病,并因出现胸主动脉瘤而进行了胸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术后小刘一直在附属仁济医院成功救治白塞病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仁济医院风湿科开展随访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近日,小刘出现低热、胸痛以及咯血的症状。他最初以为是感冒,没有在意,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反而逐渐加重。完善了胸部CT平扫,影像检查显示小刘已出现胸主动脉瘤伴周围渗出。小刘连夜来到附属仁济医院急诊就诊,接诊医生立刻为他安排了主动脉CT血管造影及相关检查。急诊CT血管造影(CTA)提示其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破口位于原胸主动脉支架近端,且CRP、ESR等炎症指标也急剧飙升。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立即将小刘收治入院。白塞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属于白塞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手术难度大,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急性活动期进行支架植入手术风险非常大,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入路动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血管外科医师王韦仑与风湿科充分沟通后,决定先观察病情变化,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起到控制病情、减少手术风险的效果。
然而入院第二天小刘病情急转直下,突然出现大量咯血,检查发现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进一步扩张,伴有明显渗出增加。该表现提示假性动脉瘤先兆破裂,存在突发破裂出血的风险。危险又靠近了一步,手术迫在眉睫!
为了挽救年轻的生命,薛冠华团队当机立断,制定出了详细的手术计划。与此同时,风湿科主任医师扶琼带领主治医师叶延、徐安涛迅速调整治疗方案,立即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控制炎症。
该病例假性动脉瘤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小弯侧,需要支架封堵破口的话就必须重建主动脉弓上“三分支”,稍有差池便会导致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团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用新款的Cratos胸主动脉分支支架结合双“开窗”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及分支。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分支支架重建头臂动脉的同时进一步以此为“锚点”定位左颈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开窗位置。
术后,小刘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由余跃天团队进行密切术后监护。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小刘病情稳定,于日前顺利出院。出院前复查CTA提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完全封堵,弓上分支通畅,血肿也基本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