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定制超高龄手术方案,20分钟为103岁老人极速拆除体内“炸弹”
2022-01-20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高龄和超高龄重症患者群体逐渐扩大,是否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成为患者、家属和医生三方的艰难抉择,一是顾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承受手术,二则顾虑患者已至高龄、手术是否有必要?

日前,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及血管外科主任冯睿教授就遇到了这样一例患者。

治疗胆管结石,却惊现巨大腹主动脉瘤

家住上海市青浦区的蒋老先生是远近闻名的老寿星,今年已经103岁高龄,平日里身体还算健康。数日前,老先生出现了畏寒、食欲不振等情况,于是到医院检查,CT检查发现“胆管结石”,医院决定给老先生做胆管的疏通,可却在完善检查时大吃一惊:增强CT还发现老先生腹部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呈偏心性,直径接近6cm。

这一发现让医生和家属吓出一身冷汗,如果未曾发现这一隐患直接进行胆管引流,在引流过程中老先生出现血压波动,极有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寻求更好地治疗,老人家属多方咨询,慕名找到了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及血管外科主任冯睿教授。

103岁老人患腹主动脉瘤,“炸弹”拆还是不拆?

冯睿主任在评估病情后认为,老人的血管直径已扩张至60mm,而正常情况下,像老人这种体型的腹主动脉直径应只有15mm左右,也就是说,老人的血管已扩张至正常的4倍,这扩张的血管像颗不定时炸弹,在动脉壁变薄、局部膨胀处随时可能发生破裂。而且,若不进行动脉瘤手术,拆除体内这颗“炸弹”,胆管引流这一简单操作以及后续的治疗将束手束脚、举步维艰,“拆弹”势在必行!

可面对老先生如此之高龄,手术能说做就做吗?

专家组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内外百岁以上老人的腹主动脉瘤手术极其罕见,目前已查证到的最高龄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是102岁,但是在术后即出现并发症死亡。

此时,摆在冯睿主任和血管外科面前的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如何为超高龄的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手术?

生命至上,容不得太多顾虑。随即,冯睿主任牵头组织了包括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科室在内的多学科MDT会诊。

会诊中,围绕超高龄患者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循环和呼吸评估、抗生素使用、围手术期管理以及协调等事宜进行了讨论和演练。最终敲定手术方案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局麻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同时备股动脉切开等设备器具和全麻团队,以备术中不时之需。

20分钟极速手术,突破自我、再创记录

2021年12月16日上午,老人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术前脑海中的数次演习,手术的各个步骤冯主任都已烂熟于心,并且将所有非必要步骤免除;术前也将所需器具全部备好放在手边、随取随拿,减少时间浪费,势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将手术对老人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手术开始,造影显示蒋老先生原本一点五公分粗的腹主动脉已经膨胀到了六公分多,是正常的4-5倍,如果破裂,生死瞬间。冯主任看似轻松地和老人家拉着家常,但手里的操作一刻不停,他深知,手术成功不仅需要“精准”和“微创”,也要非常“迅速”。

依照术前定制的手术方案,医护人员为老人采用局麻的方式在其两侧大腿根部注射少量麻药后,由冯睿主任主刀,在大腿两侧确定两个穿刺点,将覆膜支架通过穿刺点经股动脉穿刺而入,然后在里面撑开,将动脉瘤与血流隔绝,加固已经扩张的薄弱动脉,并提供新的血流通以消除瘤壁上的压力,防止动脉瘤破裂。

冯主任娴熟细致的操作让老人术中仅在穿刺进出过程中有极少量出血。据冯主任术后总结,整个术中切口仅为两个穿刺点,术中总出血量不超过20ml,仅为半个普通鸡蛋壳的容量。

术中避免了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可能给他心肺功能带来额外负担的操作及设备。整个手术过程,老人的生理体征都保持着平稳、并无出现不适状态。

最终,这台103岁超高龄老人的腹主动脉瘤手术仅用时20分钟就顺利完成,为老人去除了“不定时炸弹”,也创造了冯睿主任团队该项手术的最快纪录!

术后,老人被转入ICU监护室加强监护和心肺功能监测。在这期间,医疗团队全程观察老人术后的生命体征、穿刺点情况、肢体血供情况及检验结果。整个围手术期,老人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和饮食逐渐完全恢复。

2021年12月21日,术后经过5天的精心照顾和调理的老人精神矍铄地出院了。

这场手术,是蒋老先生的一次新生,也是冯睿主任及其团队的一次突破。或许还可能是目前国内外患者中年龄最大、也是用时最快的腹主动脉瘤手术!在这个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年代,该手术的成功对于超高龄老人的血管手术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年龄不是掣肘,但要求更多爱心、耐心和细心

与大多数疾病不同,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高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血管外科时常出现高龄老人“扎堆”的情况。仅在近3个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及血管外科就已经成功诊治10余位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血管病患者,其中包括为一位102岁老人做直接接触溶栓手术。

与大多数人对于年龄的顾虑不同,在血管外科,高龄并非手术的禁忌,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身体进行个体化评估,科学判断患者身体状况和相关的适应症,分析预期寿命,衡量手术和保守治疗对病人的效益比。

以蒋老先生病情为例,在术前专家组的评估中,虽然老人的身体机能不可避免地有一定衰退,但重要脏器的功能尚算良好,能够承受专家组制定的微创手术方案。而且按照老人现阶段的身体素质,术后预期生存时间可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年,具备较高的手术价值!这也是冯睿团队决定为老人做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龄并不是手术的掣肘,但确实要求医者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冯睿教授采访中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医院对高龄患者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让“长命百岁”有了更坚实的实现可能。未来,希望更多老年朋友定期体检,科学评估,及时治疗,过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