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管阳太团队成功研发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检测新技术
2021-08-22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团队关于“稳转细胞法检测肌无力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这项成果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显著提升。据悉,与该成果相关的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将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提供更精确的检测工具和技术。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s)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活动和呼吸功能,是一种致残率极高且危及生命的疾病。该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如在儿童期发病,则主要发生在1~5岁年龄段,部分患儿甚至因此留下终生残疾。

临床上,检测肌无力患者血清是否存在抗乙酸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是诊断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AChR是神经细胞突触后膜上的重要受体,被Anti-AChR攻击以后,神经细胞失去对肌肉细胞的控制,导致肌无力。目前检测血清anti-AChR最灵敏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沉淀法(RIPA),然而由于RIPA无法还原完整的簇集AChR,因此仍有一部分低亲和度的抗体无法被RIPA检测出来。

为了避免漏检低亲和度的anti-AChR,曾有外国学者开发了检测anti-AChR的瞬转细胞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检测到低亲和度的anti-AChR。然而,这种瞬转细胞法在实际操作中非常耗资费力,技术门槛较高,无法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管阳太团队历时数年,在瞬转细胞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稳转细胞法,通过基因技术将AChR的完整基因写入了病毒的基因内,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将完整的AChR基因写入被感染细胞的DNA。

此稳转细胞法不仅提高了anti-AChR抗体检出灵敏度,也保证了抗体检测的特异度:在103位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采用了稳转细胞法的anti-AChR检出率为80.6%,而传统检测技术放射免疫沉淀法(RIPA)检出率仅为51.4%;而该方法与RIPA在58位健康人血清中均未检出抗体,特异性与RIPA相当。该成果发表于《免疫学前沿》杂志,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基于该成果的《一种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微液滴生成器芯片》已于2019年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管阳太表示,除重症肌无力外,临床上还有很多自身免疫疾病都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稳转细胞法也能为这类抗体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这将为后续开发基于细胞法的各种免疫性疾病微流控检测芯片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未来,神经内科将继续以科技创新驱动学科建设,积极促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切实提高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率,为相关疾病患者造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