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张长青团队研发智慧医疗“康复处方”
2019-11-13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无论是骨盆、髋臼还是下肢骨折的病人,手术后往往都会问医生一句话:“我回去以后该怎么走路?”对于骨折后康复病人,“怎么走路”还真是个大问题,看似简单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答案,那么如何让康复从“毛估估”走向精准?日前,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和他的团队借助智慧医疗手段,研发出一套“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这张智慧助力“康复处方”,让病人明明白白康复,踏踏实实走路。

老王是一个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3个月前,带着一张近乎完美的片子出院了,但如今却满脸颓丧地回来了。在复诊过程中,老王反复强调也都有按要求康复训练,但医生却发现他走路的步幅很小,脚步很轻。“当时我就把手放在他的脚底,让他从上面走过去,确实发现他的踩踏力度很轻,显然没有达到负重练习的要求。”张长青教授表示,负重对下肢的康复十分重要,病人由于过于谨慎,不敢用力踩,所以这个骨头一直得不到负重的训练,无法生长。而另一边,在病房里,30出头的壮小伙却因为过早负重、过度用力,“踩断”用于骨折固定的钢板。

“负重”是最具有骨科特点的康复指标,以往病人接收到的医嘱往往是“拄着拐杖,脚可以点点地了”、“目前可以负重15公斤左右”……但落到具体执行中,“点点地”是多大的力?负责“15公斤”怎么实现?其实很多病人并不清楚,也就无法正确执行。

如何精准地掌控术后康复的负重康复训练的度,如何把这个量化的指令明确传递给患者。张长青教授坦言,到底如何“逐步”负重,医患之间缺少一个桥梁,缺少一个信息检测、反馈、沟通的平台,让医生可控患者的执行情况,让患者可视自己的踩踏力度。

“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由张长青教授牵头,朱振中博士为课题骨干,联合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及国内多家企业共同完成。助行器加装了智慧负重系统,患者只需将手扶在上面,再穿上具有无线传感功能的测力鞋,即刻实现双向可视化康复负重训练。团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科学、精确负重康复计划。通过医患信息平台,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专业的个性化康复。同时,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将通过远程系统上传后台,由医生进行评估、反馈。“从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术后康复体系,国外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基于人种的差异性,很多指标还有待修正。通过这一项目的推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端处理,可能会给出一个适合亚洲人的‘康复处方’。”

据悉,“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初代样机问世便获得业内高度关注,获得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术会议(COA)首届“最佳设计奖”第一名(2015)。2019年成功入选上海市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成果。通过负重信息采集云平台、利用精准大数据分析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填补了国内外负重康复产品的空白,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协定(PCT)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及外观设计专利2项。未来还将推向市场,造福广大患者。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