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创未来 群英论转化”医学成果转化论坛举办
2025-06-16 浏览( 来源:成果转化处 
 撰稿:
 摄影:

6月1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医路创未来 群英论转化”医学成果转化论坛主会场在仁济医院东院区8号楼619报告厅顺利举办。百余名关注医学成果转化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企业代表及风险投资人踊跃参与。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卜军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代表医院致辞。夏强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树标杆、聚合力、启新程”,期望以此为契机,与各界携手,共同推动医学成果转化,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闫小响代表医学院致辞。闫小响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开启医学院成果转化新篇章,通过推动医工交叉、产学研医协同及强化全链条服务,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打造成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本次论坛邀请了三位在医学成果转化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进行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刘俊岭作题为《循曜生物的转化经验分享》的演讲。刘俊岭教授分享了其在出凝血疾病治疗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与转化进展。团队聚焦血小板产生、活化及凋亡调控机制,成功开发全球首创三抗药物SV003,该药物在A型血友病治疗中展现出接近天然凝血因子的高效活性。其“基础机制靶点研究+转化技术平台+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产业团”的创新转化模式,为突破出凝血领域的技术壁垒提供了中国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凯作题为《术锐手术机器人的转化经验分享》的演讲。术锐历经18年磨砺,瞄准颠覆性技术——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成功突破了包含手术机器人系统总成、创成驱控、三维内窥镜、主从遥操作等在内的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及授权国内外专利近700项。术锐的转化路径清晰展示了如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度产学研医协同,严格遵循医疗器械法规标准,最终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推向市场并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古宏晨作题为《诊断试剂的转化经验分享》的演讲。古宏晨教授团队依托自主创新的IVD微球原材料技术,成功打破高端磁珠长期进口依赖,其开发的核酸提取磁珠成为我国首个新冠检测试剂核心材料。目前团队已形成"微球原料-分子平台-早筛产品"的完整转化链条,成果转化孵化企业获Pre-A+轮融资,为健康中国战略下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提供技术支撑。

与会嘉宾与现场听众围绕三位专家的分享内容展开了提问与讨论,聚焦于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早期风险投资引入、临床需求与科研对接、转化人才培养、跨学科团队协作等关键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研处处长左小磊作总结发言,表示医院秉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聚焦“不敢转”、“不会转”、“不好转”三大核心痛点精准发力。将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加速构建“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业嫁接—资本助力”的全链条转化生态。

本次论坛创新性地采用了主会场+多分会场联动模式。除仁济医院主会场外,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胸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国妇婴、精神卫生中心、同仁医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交大医学院系统单位设置的13个分会场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系统内相关人员关注和参与,极大地拓展了论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了转化理念与实践经验在医学院系统内部的深度交流与共享。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