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院史馆开馆
2019-12-06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王昊宁 袁蕙芸
 摄影:

12月6日,历经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和积极筹备,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新科研楼地下一层的仁济医院院史馆隆重开馆,这也是沪上最老的西医院——仁济医院建院175年以来首次拥有一个展出大量珍贵实物藏品、集医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院史陈列馆。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沈炜、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黄浦区副区长李原、城市推广中心总裁姜澜,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卫平,仁济医院老领导李学敏、郑德孚、陈佩、蔡秉良等领导共同为该馆揭幕。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院史馆筹备的过程中,仁济医院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存有《西医略论》、《全体新论》两部书籍的原始手稿。作为该书的发行方,医院当即联系了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刘冰女士得知该消息并了解到这两本手稿对仁济医院的意义后,亲自委派专员发函联络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并在得知手稿由于年久老化无法外借至上海的消息后,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出资请国立图书馆通过透光数字转化等技术,完整地将两本手稿制作成印刷级数码影印版,赠予院方。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院史馆的馆藏,更为医院的院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得知仁济医院院史馆即将开馆,特别将仁济医院第一位华人副院长牛惠霖使用过的各种手术器械(上世纪20-30年代),以及孙科(孙中山之子)赠予其的“霖雨苍生”银杯和何香凝赠予其的“医国医人”银盾借给仁济医院短期展览。

仁济医院院史馆于今年7月2日正式开工,历时5个月建成。这期间无论从院史馆的设计、还是院史馆珍贵展品的收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全体仁济人的心血,离不开所有仁济人的支持。该馆面积约275平方米,分为12个展区,全面展示了仁济医院建院175年来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党建、国际交流、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目前,馆内收藏陈列着近百件与医院的历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物展品,其中不乏数十件年代久远的珍品,包括医院第二任院长合信于19世纪50年代编著完成的《西医略论》、《妇婴新说》和《内科新说》的仁济馆藏版书籍和印刷版的铜片,其中《妇婴新说》和《内科新说》的和刻本(日本版)也同时展出;1932年仁济医院住院楼竣工时留存的制作精美的铜质建筑模型;20世纪30年代仁济医院保产委员会会议记录、基金章程;20世纪40年代医院医务、经济状况年度报告和疾病分类手册;以及牛惠霖、兰锡纯、江绍基、王一山等诸多名医大家的奖章证书、医疗器械、著作手稿等。这些展品不仅体现了仁济医院在“西医东渐”中的重要作用,更见证着一代代仁济医者在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还展现了医院历史上在各种卫生防疫、战争救护、救灾医疗、公益慈善等领域勇攀高峰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对于当代仁济职工来说,既是生动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新地标,也是挖掘近代医学史以及历代仁济先贤们所作努力的史料馆和文化宝库。

古朴的藏品与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完美交织,仁济医院院史馆的开馆使得百年仁济的初心与梦想从此得到了具体的呈现,体现出仁济医院这所175岁的百年老院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