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气管镜室孙加源率先在国内使用了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的经支气管肺活检术 (EBUS-GS-TBLB),检查1例左乳腺癌术后11年的老年女性患者,检查获取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标本均证实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酶标诊断为乳腺癌肺转移。
本次检查与传统在X线指导下行TBLB检查不同,其中EBUS 是一种先端部最细直径仅1.4mm的高频超声探头,几乎可以深入直径1mm 的细支气管进行检查,清晰显示小气道周围病变,GS是一根最细外径1.95mm的套管,检查时通过气管镜工作通道插入EBUS和GS,在超声指导下发现病变后,撤出超声探头,导向鞘留在原位,可以反复插入活检钳或毛刷检查,并有减少出血的作用。
据了解,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BLB)是诊断肺外周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其经人体自然腔道走行进行活检,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没有的优势。但现有国内医生采用的传统TBLB方法主要为根据影像定位盲检:诊断率<20%;在X线透视指导下活检:诊断率变动较大, < 45%,>70%,由于传统TBLB诊断率偏低,术者和患者检查时接受X线辐射,并且有气胸和出血的风险,导致该技术应用难以在国内普及。而国外有关气道内超声探头引导的经支气管肺活检术(EBUS-TBLB)荟萃分析研究表明:敏感性为73%。随着技术更新,2004年,EBUS-GS-TBLB开始应用到临床中,与传统TBLB方法比较,新方法联用导向鞘装置,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安全,特别是对小于3cm的肺孤立性结节诊断率得以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熟练的操作者,可以不需使用X线透视检查,避免或减少了X线的辐射,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据介绍,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气管镜室自2010年以来,便已开展了EBUS-TBLB诊断肺外周病变的工作,迄今已完成60余例检查,在实践中摸索出单用EBUS、EBUS联用导向鞘、EBUS联用导向鞘再辅以X线等三种引导诊断肺外周病变的TBLB方法,提高了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对经皮肺穿刺难以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项目是该院肺内科韩宝惠教授所承担的 “超声支气管镜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上海市新兴前沿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项目)的后续和延伸。有关专家表示,通过该项新技术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本市呼吸内镜诊疗水平和胸部疑难疾病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