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陈德昌

医者心,军人魂的“最美逆行者”

 

123日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委陈德昌教授作为上海首批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奔赴前线。面对大家的担忧,军人出身的陈德昌同志坚定地说:当年SARS就参加了防控,没有到小汤山一线去,这次正好弥补了自己的遗憾。我们冲在火线的人肯定会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有可能救活更多的重症病人。

 

克服困难,为金银潭医院打了一剂安心针

守护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面对的情况比想象的要更加严峻,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十分疲惫。上海医疗队在除夕夜的晚上出发,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到达武汉,是全国最先到达武汉支援的医疗队之一。医疗队员们经过简单的休整,在酒店的会议室内,开始了一天的培训。陈德昌更是马不停蹄,与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一起,率先到金银潭医院,与当地对接,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摸底。

上海医疗队迅速接管了金银潭医院的若干重症病房,而陈德昌更是在最重的病房之一——北三病区,开始了诊治工作。北三病区是专门收治危重症病人,但病房却是医院这次为了疫情专门由普通病房改建而成,抢救条件相对简陋。而且,穿着厚重而且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特殊的装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工作,非常闷。武汉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病房内需要开窗通风,寒风刺骨,但因为担心引起跳闸,取暖器也不敢多开。为了节省物资,医护们穿着防护装备时更是常常数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现在是比较辛苦一点,不过来了就是吃苦的,不是来享福的,这个我们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没有任何抱怨,陈德昌和其他专家组成员迅速深入地了解物资情况,并且改进了规章制度,感控管控、规划空间、分类收治、查房查体、下医嘱……陈德昌工作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深入到了一线的方方面面,他所在的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为金银潭医院疲惫的医护人员们,打了一剂安心针。

 

坚定不移地战斗在对抗炎症风暴的中心

在逐渐摸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时,陈德昌更是率先发现患者体内巨大的炎症风暴。而对抗风暴,则是成为了陈德昌等重症医师奋斗的主战场和主任务。作为重症医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57岁的陈德昌总是病房里最为冷静的一个,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战斗在风暴的中心。面对患者病情的急转直下,面对高负荷的工作,时常有医生感觉措手不及、不知究竟该如何下手。每当这个时候,陈德昌的冷静,总是能够带给大家稳定人心的力量。常常是他的三言两语,就使得队员们的焦虑得以平复下来,在他的指导下,一起商量出救治的方案,从而再次重新投入战斗。

 

发挥多学科优势,筑起保护患者的生命防火墙

在面对极为危重的患者因治疗无效而去世时,陈德昌有些不甘心地说,“我有时候就想,别看人类在自然界智商很高,能主宰地球,但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病毒的时候,还是挺无力的。“翻看着患者的病历,回顾着患者的诊疗过程,寻找着患者病程中的种种蛛丝马迹,陈德昌非常地感慨。他深知,面对着微小但是强大的病毒,单独一个科室,不可能帮助病人恢复与病毒战斗的力量,只有多学科协作,群策群力,大家拧成一股绳,集体的智慧才是无限的。于是,陈德昌团结来自呼吸科、感染科、消化科、重症医学科等等不同学科的同道们,博采众长,耐心指导,攻坚克难,建立起坚不可破的防线,致力于筑起保护患者的生命防火墙。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数量增多,重症患者的数量也相对增多,且患者病情变化异常迅速,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敏锐的意识到支援团队需要重症医疗资源也会越来越多。214日,陈德昌发表题为重症医学尽锐出战,把病死率降下来的文章,发动号召全国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降低病死率。

作为共产党员,陈德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长年累月守候在各种重症患者床旁,帮助他们与死神博斗。这次疫情抗击战中,他给武汉带来了上海重症的先进管理体系、医疗技术及临床思维,使当地医院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也为将目光聚集在金银潭医院的全国人民,打了一支安稳剂。